Yao讀好書
丈量印度:叢林百態的孟買生存法則?成為都市中的「過街老鼠」吧
從太空船裡步出的不是太空人,而是一隻老鼠——四肢健全、行動敏捷的老鼠。現在,請假想你是那隻老鼠,踏出艙門,抖動幾回鼻尖,略帶遲疑地東嗅西嗅,然後猶如被放生汪洋的魚兒般溜滑地沒入環境⋯⋯
丈量印度:騎往印度最南端,我成了地方報紙上的新聞?紙上煙火般的「緣分」
旅行的近程目標是印度的極南點——科摩林角,從馬杜賴到那大約還有兩百五十公里,是我一天鞭長莫及的距離。偏偏途中沒有理想的對分點,不是太遠就是太近。早上六點半出發,再度踏上孤獨的路。沿國道繼續南下,發現路旁有許多煙火店,它們不像臺灣雜貨店因應節慶需求的臨設櫃,而是以「專賣店」的氣勢醒目存在。煙火店為數之多,間接說明了印度人對煙火的著迷⋯⋯
孕育印度文明的河流竟然是它!消失的薩拉斯瓦蒂河
在讀世界史的時候,關於印度文明的起源,我們總會看見恆河、印度河的身影。然而你知道嗎?在印度古老的文本中,卻有一條被歌頌多次,至今卻遍尋不著的河流。這條名為「薩拉斯瓦蒂河」的河流,究竟是真有其事,還只是個以訛傳訛的傳說呢?《被誤解的印度大歷史》作者藉著現今考古發現和科學衛星影像技術等研究報告,對於這條河流的真偽,提出了確切的答案。以下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代代相傳的巨星基因:寶萊塢演藝世家大盤點
在印度龐大的影視產業當中,家族勢力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檯面上的大明星們,大多都來自導演、製片、大明星的家庭,父祖輩的庇蔭,讓星二代、星三代都能順利拿到開啟星途的鑰匙,硬是比絕大多數人少奮鬥好多年,雖然能不能大紅大紫是一回事,但坦途是不可否認的。
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歐洲文明對印度的影響
歐洲國家之間的競逐,是十七世紀以降,歐洲帝國強權向國際擴張的推力,而這些競爭也投射到全世界。英法競爭在十八世紀中產生特別重大的影響,英國在印度東部(孟加拉)建立土地統治權。征服印度領土,正是發生在英屬東印度公司軍隊與其印度盟友對抗法屬東印度公司與其東印度盟友的時期。這是英屬印度帝國的開端。
除了寶萊塢,什麼是托萊塢、康萊塢?
說到印度電影,如果你以為「寶萊塢」(Bollywood)代表整個印度電影工業,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然後,如果你也以為看了幾部由「印度良心」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就覺得自己了解印度電影走向與市場,那也是有點天真。因為在印度,至少有三個以「萊塢」著稱的影視基地,分別是寶萊塢、托萊塢(Tollywood)及康萊塢(Kollywood)。
吠陀文化下的部落組織:印度種姓的由來與影響
吠陀文化衍自西亞及中亞的先祖,在印度發展而成。雖然在許多方面,與這時已然殞滅的印度河城市相比,是比較簡單,以村莊為主,甚至部落式的文明,吠陀文明註定將更深入印度次大陸,在北印度、孟加拉及斯里蘭卡建立語言,並在整個區域留下宗教與知識生活的印跡。在這個過程中,它也吸收融合印度河文明殘留文化的片段,並隨之改變。
靠教育翻身?印度的大學教育與大學生
我自己經歷過高中和大學聯考,研究所是用甄試就讀,對台灣的升學主義與文憑導向印象深刻。而在 IIT 任教時,我也觀察到類似的情況。IIT 的學生若不是天生資質優異、家庭背景與父母親教育程度高,多半在十一年級跟十二年級(同台灣高二、高三)就進入以 IIT 為志向的補習學校念書,有的甚至在六年級之後便進入考入 IIT 志向的寄宿學校讀書,過著以準備考試為導向的學習生活。
雙腳所踏都是故鄉-我在印度草根組織的修煉
「你爸媽怎麼會允許你一個女孩子這麼大老遠的跑來這裡,而且還一個人?」村民圍著我七嘴八舌,「我們可是連附近的市場都不可能讓家裡的女孩子單獨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