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印度當地特色商品嗎?看看我們的印度好物購!
了解更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原文發表於2017年8月30日

文/黃偉雯(小瑪)

博大精深的印度古文明,宗教算是串起他們文明發展的核心,透過極富代表性的印度服飾,可以對印度宗教影響著其日常生活發展的脈絡有更多的了解。

紗麗(Saree)

對一般人而言,紗麗是與印度劃上等號的代表服裝,事實上,紗麗的確是最具有印度特色的女裝。在印度,印度媽媽們穿紗麗的功力極為純熟,隨身攜帶的別針可以輕鬆的把肩上的打摺,與短上衣(Choli)固定相當牢實,活動一整天都不會變形。

除了飄逸鮮豔的「紗麗」以外,你還看過幾種印度傳統服飾?

印度國土幅員廣闊,民族眾多,各地的風俗、信仰和習慣也各不相同,所以印度紗麗的式樣也多種多樣。例如,漁家女喜歡將紗麗的衣片摺疊在兩腿之間,塞在腰後,便於水上生活;農村婦女則因農活較為粗重,愛穿短紗麗。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各地紗麗的穿法也有不同的特色。例如,孟加拉地區的婦女常常是用紗麗的摺邊遮掩頭部﹐因為當地禮儀限制她們不得在男子面前抛頭露面;南印度喀拉拉邦的婦女所穿紗麗則是一頭張開成扇形。而無論是那一種型式,對於紗麗的多樣化令人想起了它,就覺得是帶有點神秘及嚮往接觸。

據傳在5,000多年前,紗麗便出現在印度的服飾歷史,在阿利安人的吠陀文明中,最經典的《摩訶婆羅多史詩》便有描述當時的婦女身穿紗麗的情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來到印度北邊的時期,曾一度想改變印度婦女身穿紗麗的習慣,但沒有成功,因為印度人還是喜歡這種不需一針一線、或是任何一種環扣,就可以穿在身上,展現婀娜多姿體態的傳統服飾。因此,說紗麗是卷衣型民族服飾的代表一點都不為過。

同場加映
吠陀文化下的部落組織:印度種姓的由來與影響

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紗麗的原型其實是來自印度男性服飾的兜迪(Dhoti)。

兜迪(Dhoti)

印度的服飾特色十分鮮明,除了眾所周知的紗麗(Saree)之外,男性所穿著的傳統服飾兜迪(Dhoti)也是代表之一。印度的傳統服飾是屬於卷衣型的代表,嚴格說來,不論是紗麗還是兜迪,都不能算是衣服,因為它們都是用一條很長的布技巧性的在身上纏繞成型。

兜迪在印度是非常傳統的一種男性服飾,它是用一匹大約五碼長的布,纏繞在臀部與大腿之間,最後在腰上固定的一種服飾。兜迪大部份都以白色為主,這個傳統服飾,從北印到南印都可以看到印度男人自在的穿著他們拿手的卷衣型服飾。很多人不知道,印度傳統服飾中最有名的紗麗,其實來自兜迪的延伸。

在印度的各地對兜迪也有不同的稱呼及穿法——例如,在北印度,男性會在上衣加上庫塔(Kurta),下面穿上兜迪,所以合起來就稱呼為「Dhoti kutra」或「Dhoti panjab」;在南印度,男性習慣穿兜迪(YaoIndia 補充:又稱為 Veshti)之外,另外搭上「Angavastran」的長巾,可以將其披掛在肩上;在坦米爾那都地區,也會習慣穿西式襯衫來搭配兜迪。

由印度當紅男星沙魯克汗(Shah Rush Khan)所主演的電影《故土》(Swades),在戲中他飾演一位在美國太空總署工作的高科技人士。在一次返鄉的旅途中,他找到了潛藏在心底深處對故鄉的濃濃情感,其中一場戲就是當他換下西裝的裝束時,由女主角為他穿上兜迪,藉由那五碼長的白布,隨著女主角一指一柔的纏繞在男主角的身上,兩人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意,也隨著兜迪的成型開始發酵。這是很有意境的一場戲,導演藉由兜迪表現出了故鄉的傳統之於西方的前衛,也用兜迪來讓男主角詮釋心境上的轉變,以及對故鄉傳統的認同。

目前在臺灣的印度人,雖然人數漸漸增多,但為了符合臺灣的生活步調,鮮少可以看到有印度男性會穿著兜迪上街。如果想要見識兜迪的穿法,不妨去找 Swades 這部電影,你也會被電影中濃郁的情感吸引,然後覺得印度服飾真是像他們的民族性一樣,都很會表達感情呀!

班加比套裝(Punjabi Suit)

旁遮普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雖然主要的宗教信仰為錫克教及印度教,但自八世紀起就受到伊斯蘭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目前的旁遮普地區,分屬東西兩部份,東屬旁遮普地區為印屬,西屬旁遮普地區則隸屬於巴基斯坦。也因為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因素的關係,流行於旁遮普地區的女性三件式套裝就被統稱為「Punjabi Suit」,中文常被音譯寫成「班加比」。不過,為了讓大家更正確的了解這種極富民族風情的服飾,還是用「旁遮普套裝」來稱呼。

除了飄逸鮮豔的「紗麗」以外,你還看過幾種印度傳統服飾?

「旁遮普套裝」當地人慣稱為 Shalwar Kameez,是由一件長版的上衣(Kameez 卡米茲)外加長褲(Salwar 夏瓦兒,指的是寬鬆的燈籠褲款)及一條長巾(Dupatta 杜帕塔)所構成的三件式套裝。有的時候夏瓦兒長褲會換成緊身的長褲款(中文譯稱珠莉達),為旁遮普三件式套裝帶來另一種不同的風情;有的時候也會因為珠莉達緊身皺摺包覆小腿線條的設計,所以在臺灣有人暱稱這款長褲的設計為「蛇褲」。

同場加映
聞雞起舞印起來-從 Discowale Khisko 認識印度錫克教經典舞蹈「邦格拉」

在印度、巴基斯坦及南亞等國家,旁遮普套裝都是常見的一種極富當地民族風情的服飾,長罩衫的寬鬆及布料選用透氣輕薄的設計,適合夏季高溫的氣候。而蛇褲的設計則是為愛美的印度女性在寬鬆的旁遮普套裝中,找尋另一種可以適度顯露身材曲線的褲款。

在印度的時尚雜誌及寶萊塢女星出席各種活動的造型中,都可以看到這些象徵時尚的名女人選擇這樣兼具傳統及流行的服裝出席。蛇褲本身就有拉長腿部曲線的視覺效果,如果再配搭一雙高跟涼鞋就更能襯托出旁遮普風情的獨特性。

藍嘎套裝(Lehenga)

藍嘎套裝是印度古吉拉特(Gujarat)及拉賈斯坦(Rajastan)具有代表性的印度服飾。「藍嘎」是指長及腳踝,並有著鮮豔色彩及繡工飾邊的長裙,配上一件露肚臍的合身短袖上衣(Choli)及一條遮蓋在頭上的奧德尼(Odhani),組成一套三件式極富印度華麗特色的服飾。通常這樣的衣服在印度的其它省份,是在重要場合或是有表演的地方才會穿,不過在古吉拉特和拉賈斯坦這兩個地方的婦女,會當作日常生活的服飾在穿。

除了飄逸鮮豔的「紗麗」以外,你還看過幾種印度傳統服飾?

華麗又繁複的繡工,以及妝點數不清的手工綴飾,讓整件裙子除了美的絢麗奪目之外,還非常有重量。跳起舞來時,旋轉時的裙擺弧度非常有看頭。

在蒙兀兒王朝時代,這樣的服飾深受宮廷及貴族的喜愛,而許多印度的文化都受到蒙兀兒王朝的影響,一直到現在,不論是生活還是電影文化的呈現,許多都可以嗅得出濃厚的味道,藍嘎套裝就在電影裡及印度時尚圈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種服裝呈現款式。

一般來說,在北印度看到的藍嘎套裝,多是以短上衣(Choli)為主,而南印度會以遮肚子的短版庫塔兒(Kutra)為多。同樣的藍嘎套裝,在南北印度呈現不一樣的風情,也再次證明了印度南北大不同,有時候光是這樣觀察印度的點點滴滴,就讓人覺得是進到了一座大觀園。

阿娜卡莉(Anarkali)

阿娜卡莉是蒙兀兒王朝時期,阿克巴大帝的妃子。原為一名宮廷舞孃,因為喜歡身著高腰娃娃裝的洋裝式上衣,配上緊身的珠莉達長褲,這種服裝的風格在當時蔚為一種流行。在小說家櫻杜·桑坦蕾森(Indu Sundaresan)於暢銷書《第二十個妻子》中對於阿娜卡莉的描述是這樣的:

⋯⋯回想起安娜卡麗或者又名「石榴花」,這是阿克巴為他最喜愛的嬪妃之一取的名字。1598 年,當時朝廷還在拉合爾,阿克巴逮著薩林王子和他的嬪妃在鏡廳眉來眼去。安娜卡麗正在為阿克巴按摩肩膀,他一抬眼在一面鏡子的反影裡,看到她對薩林微笑。皇帝盛怒之下,立刻判她死刑,用磚頭一塊一塊的砌基活埋。
——摘錄自《第二十個妻子》

北印度卡達克舞(Kathank),源起自中亞,爾後跟隨著成吉思汗的帝國擴張,深受印度蒙兀兒王朝的喜愛,洋裝式的上衣,旋轉的舞步最是經典。而因為阿娜卡莉帶有宮廷傳說的加持,讓這款服飾成為當時的一種流行,而後更在印度、巴基斯坦一帶受到歡迎。

除了飄逸鮮豔的「紗麗」以外,你還看過幾種印度傳統服飾?

雖然說大家對印度服裝的認識,大多還是停留在紗麗及旁遮普套裝這樣的款式;但是隨著印度服飾在國際時尚界中越來越大放異彩,印度本土的服裝設計師也更加地在自己的服裝市場中精益求精,企圖找尋更多印度服飾中原有的傳統,結合現在的時尚的元素,設計出一襲又一襲令人驚豔的「印度風」。

繽蒂與蒂卡(Bindi/Tikka)

在印度飾品當中,最常見到女性使用的就是繽蒂及蒂卡了。這兩樣東西可以說是飾品的入門物品。只是好像許多人還不太了解這兩樣東西的差別在那裡,其實跟印度宗教的發展還頗有關連呢!

除了飄逸鮮豔的「紗麗」以外,你還看過幾種印度傳統服飾?

說印度是一個宗教的文化一點也不為過,在印度本土起源及發展的宗教,從最早的婆羅門教,一直到耆那教與佛教,最後融合這些宗教而形成的印度教,在印度發揚光大,成為目前在印度最多人信仰的一種宗教。

同場加映
從寶萊塢看印度-擁有「宗教博物館」美稱的印度 宗教迫害卻日益嚴重

象徵破壞與重生意義的濕婆神,頭長三隻眼,頸繞眼鏡蛇,四隻手分拿三叉戟、手鼓、水罐和念珠,坐騎一頭白牛,頭頂一彎新月。其眉心之處又稱第三隻眼,代表智慧,所以又稱智慧之眼。

因此在額上貼上繽蒂是一種智慧之眼,同時也有祈福的意思。以智慧之眼的部份來說,就有男、女分別的稱呼——男子的智慧之眼稱為蒂卡(Tikka,通常是長條式),女子的智慧之眼稱為繽蒂(Bindi,以點狀式為主),當查字典裡「Bindi」會看到有特別註明是屬於「女性」的說明。

以常見的女子眉心之間的繽蒂來說,在婚禮時是有祝福之意,是用硃砂點上的,可以保護這個女人和她的丈夫。傳統上是印度教的已婚女姓的裝扮,所以,如果是寡婦就不能點。不過後來繽蒂成為一種通俗的裝飾品,不論是否已婚未婚,都會用上這個來增加風情,且顏色也不一定拘泥於紅色。

現在大家見到的繽蒂都已經是有許多造型的改良及設計過的,水滴型、圓點型、長型等等五花八門。所以說若是長條狀的繽蒂,很多會直接用「Tikka Bindi」來表示,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現在很多人會把繽蒂跟蒂卡弄混了。目前市面上可以見到的繽蒂都已用成貼紙的形式,可以重覆使用,喜歡印度風造型的,不妨把這個當成入門飾品來使用。

布蘭達(Paranada)

印度女人的身影,除了飄逸鮮豔的傳統服飾很吸引人們的目光之外,長長的髮辮,有時盤上一圈鮮花,也是令人十分著迷的裝扮之一。

從各種印度神話的圖像中可以看到,髮辮在印度服飾中是一個頗為重要的元素。不知道印度人喜歡髮辮的造型是否跟他們的印度教信仰有關係,因為《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耶那》這兩大史詩,對於神的形象描述,多有髮辮的模樣。

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及濕婆神,其中對於濕婆神的形象描述則多為:「⋯⋯許多時候結髮辮盤於頭,頭頂一彎新月,有恆河之水自頭頂流下。」因此,許多從印度神話而衍生出的各種藝術及美學觀念,在幾千年以前就開始深深的在印度人心中紮了根。

同場加映
創世神話與天菜男神-濕婆

布蘭達是一種印度常見的髮飾,印度的女性喜歡綁著長辮子,而布蘭達就是用黑色或是多色的毛線,外加一些鈴噹或是鏡片、羽毛等裝飾品,讓這個髮飾看起來非常的彩色及有存在感。

布蘭達的長度一般來說,都比使用這本身頭髮來得長,這樣在使用上比較方便,並且有加強髮辮美感的效果。許多印度的舞者及表演者,也都會在表演之前綁上布蘭達,讓舞蹈的節奏不僅止在肢體上的呈現,也可以隨著曼妙的舞步,讓髮辮的揚起與旋轉,為印度舞又增添了一股感染人心的魅力。

看完以上對印度服飾的介紹,可別再只認識紗麗!在欣賞印度電影或是在街上看到印度婦女的時候,別忘了悄悄地欣賞她們的服裝。也許可以大方地來個稱讚,畢竟現在將傳統服飾當日常服飾來穿著的國家已經越來越少了呢!

支持我們

優質的內容,需要您的支持與鼓勵

您可以在我們的「印度好物購」消費,讓這個網站有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

馬上來看看
推薦閱讀
印度形象,伊斯蘭風格:德里的第一座清真寺 Quwwat-ul-Islam Mosque

十二世紀末,來自阿富汗的穆斯林軍隊入侵北印度,而所有史料都呈現他們對自己所見所聞…

by Yao讀好書

印度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佛教藝術:誰在看?(下)

現在,很多宗教藝術作品都只擺在美術館這種安全無虞的地方供人觀賞,包括英國國家藝廊…

by Yao讀好書

印度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佛教藝術:誰在看?(上)

我們是在什麼脈絡下觀看這些事物,以及誰在觀看,這兩點依然十分重要。有一樣東西能將…

by Yao讀好書

印度好物購
更多內容
[wcepe_products recent=true number=5 hide='button' column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