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萊塢看印度
一部寶萊塢電影,為何引爆印度的流血衝突與暴力攻擊?——從《帕德瑪瓦特》看印度宗教衝突與政治操弄
Bibi Cheng /
兩週前,台灣新聞紛紛在午間和晚間的黃金時段擠入印度新聞。畫面上,人們丟石塊、焚燒車輛、攻擊載滿兒童的校車。你或許心想:「印度不意外。」然而這次社會騷動不是為了政治醜聞、不是那些性別議題,而是一群人千方百計想要阻止、反對一部由印度著名史詩改編的電影《帕德瑪瓦特》Padmavat 上映。
甚麼?只是為了一部電影?
要知道,《帕德瑪瓦特》不只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因為幾個原因,它成為過去幾個月印度社會沸沸揚揚討論度最高的電影:
1. 電影故事內容改編自印度16世紀的著名史詩,內容描述印度教王國面臨穆斯林入侵者的英勇抵抗過程。
2. 它是寶萊塢史上最高預算的電影,斥資高達3,300萬美金。
3. 印度第一部發行 IMAX 3D 版本的電影。
4. 一線俊男美女演員擔綱演出,包括揚名國際的著名寶萊塢女星荻皮卡‧帕都恭(Deepika Padukone)。
那麼這部聽起來就跟漫威一樣威的電影,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在於印度長久以來的宗教衝突,以及操弄著宗教衝突的幕後政治盤算。
電影原名《帕德瑪瓦蒂》Padmavati(後改名為《帕德瑪瓦特》Padmavat),取自於印度著名史詩女主角名號。該史詩描述14世紀入侵印度的穆斯林統治者、人稱蘇丹的阿拉烏德丁(Alauddin Khilji)愛上了印度王后帕德瑪瓦蒂。為了保護拉吉普特人(Rajput)的名聲,帕德瑪瓦蒂寧死不願讓敵人玷污,最後實行自焚(Jauhar)的經典故事,也讓帕德瑪瓦蒂在印度人民心中留下美麗、勇敢和寧死不屈的巾幗形象。
拉吉普特人在當今印度社會擁有一席之地,他們原為印度種姓階級中的戰士,具有驍勇善戰的形象,被視為是婆羅門文化的守衛者。不僅男性好武,拉吉普特女性也具有堅忍不拔的形象。面臨大勢已去的戰爭,婦女們會在大戰前一日,穿上婚紗、牽著小孩進行自焚。與殉夫儀式不同,此舉是為了躲避敵人的凌辱和奴役;而男人們則會在隔日著裝上戰場,一死方休。史詩原著中,王后帕德瑪瓦蒂帶領全城女性自焚的故事即為最著名的事蹟,也是拉吉普特人心中永遠的驕傲。
然而電影翻拍史詩的美意,卻被右派印度教激進組織和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政治領袖批評「扭曲史實!」,洋洋灑灑地為《帕》片條列數個罪名,其中又以這幾項罪名引爆最激烈的衝突:
1. 在宣傳的歌舞畫面中,飾演王后的女主角未帶上面紗、穿著暴露跳舞娛人,將帕德瑪瓦蒂塑造出壞形象。
2. 拉賈斯坦邦傳統舞蹈 Ghoomar 跳法錯誤、王后也不應該跳舞。
3. 印度教王后與穆斯林入侵者發展一段曖昧情,簡直大逆不道!
4. 美化穆斯林入侵者——阿拉烏德丁。
5. BJP 政治人物和拉賈斯坦貴族稱電影將戰爭起源的史實扭曲。
經過後期遮掩帕德瑪瓦蒂腰部的宣傳歌舞片:
由激進派印度教徒發起的攻擊與暴力事件,使得《帕》片從電影拍攝期間就開始爭議不斷,包括搭設好的布景遭暴民摧毀、國會議員開天價160萬美元懸賞女主角荻皮卡‧帕都恭的項上人頭,以及古吉拉特邦(Gujarat)、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在內的四個省邦拒絕上映等爭議,之後甚至波及了印度人最愛護的幼童,攻擊載滿無辜幼童的校車,鬧得雞犬不寧。
面對一連串的激烈抗爭,《帕》片的導演和片商高聲喊冤,並試圖提出各種理性說明:
1. 首先,無論是正片或為宣傳釋出的預告片中,根本沒有王后和敵人相愛的情節,抗議者以臆測取代現實太不合理。
2. 《帕》片根據史詩拍成,故事早已和史實大不相同,何來誣衊之有?虛構與事實不應相提並論。
3. 作為民主國家,印度人民應有創作與言論自由。
4. 再者,有歷史學家指出,在現有歷史記載上都沒有提過帕德瑪瓦蒂的事蹟,很有可能這位傳奇皇后只是史詩捏造出來的人物,根本不曾存在過。
官方宣傳預告:
寶萊塢身為全印度最重要也是最賺錢的電影娛樂產業,立足其中的製片家、知名演員,一言一行都對印度社會、政治乃至經濟產生十足的影響,也因此政治人物一有機會就往「花叢」裡鑽,靠著電影刺激人民情緒、激發社會對立謀求政治利益,又或批評或調侃寶萊塢電影、演員來賺取版面,《帕》片便是近期最血淋淋的案例。
例如,2014年時寶萊塢天王阿米爾·汗(Amir Khan)推出電影《來自星星的傻瓜》PK,內容以詼諧的手法嘲諷印度荒謬的迷信行為,也引起大量攻擊與威脅。隔年,阿米爾汗再因一席討論印度社會寬容度(Tolerance)不足的言論,暗批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宗教衝擊加劇,讓印度變得不適合居住而想離開,引起兩大政黨政客的正反攻訐。
回頭看看《帕》片的電影現狀,在審查更名從《帕德瑪瓦蒂》改成《帕德瑪瓦特》,並在片中加註聲明,以強調電影改編自史詩而非史實之後,《帕》片也獲得印度最高法院裁定保護創作自由,自今年1月25日在印度全國多地上映,示威者們仍不甘示弱地攻擊電影院、商場,甚至擴大到焚燒商場車輛和攻擊學校校車等極端行為。
於此同時,《帕》片也挾著這股討論熱潮,票房居高不下、日日開紅盤,上映十天後已累積全球票房16億2千萬盧比(約新台幣7億3千萬),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在這些右派印度教激進主義之外,印度社會中的另一種聲音。
有趣的是,原先領頭抗議的拉吉普特人團體 Shri Rajput Karni Sena,在電影上映十天後,突然一改先前長期堅決反對的立場,稱《帕》片中沒有詆毀拉吉普特人情操的情節,反而髮夾彎地讚美電影將王后的勇氣與犧牲故事發揚光大,大讚每一個拉吉普特人看過電影後都會感到驕傲,也會積極協助片商在爭議四邦省的上映事宜。面對這些團體動輒得咎的行為,印度網友忍不住嘲諷:「現在這些印度教極端右派主義者,會不會又因為我們不看《帕》片而打我們?」
看到這裡,鍵盤柯南們應該也能略窺一二了。表面上,這些延續了數個月的流血抗議與暴力攻擊,口口聲聲是為反對《帕》片電影內容的「不恰當」,其實更大的原因與圖謀,是印度地方選舉在即,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所屬的印度人民黨,為了鞏固拉吉普特人在內的地方保守勢力團體而生的泛政治現象。印度人民黨的主力票源來自富有的高種姓保守勢力,搧弄國族主義情操也是常見手法,在莫迪上任之後更有燎原之勢。
除此之外,發動暴力攻擊的這股勢力,從一開始便只針對飾演王后的荻皮卡‧帕都恭,其他電影中的男主角卻相對平安無事,在印度也引起另一股性別反思,在社會中瀰漫著宗教極端主義的同時,在社會中被打壓與歧視的女性,又顯得更為脆弱,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現在你知道了,在印度,電影從來就不只是一部電影,而銀幕外的故事,往往會比劇情更加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