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文
不吝惜讚美的印度人
印度尤 /
一聽到我承諾未來會多多誇獎他,攝影師立刻笑得開懷,我懷疑他根本不想理解我所說的文化差異,反正只要記得誇獎他就行了……
「這真是棒透了!」
在印度北方小鎮普希卡(Pushkar)偶遇的印度朋友 Achint,嚷嚷著要帶我去吃一家名聞遐邇的漢堡小攤。才剛咬下第一口,來不及吞下,他便忙著從齒縫間迸出所有他想得到的讚嘆,一連數次拉抬音調的「棒透了!」讓我也顧不得燙口,趕緊咬下手中的那份美味。
「是不是超讚的!」Achint 殷切地期待得到我的認同,我咀嚼著漢堡裡那帶有鹽粒的沙拉,只能秉持著台灣人不傷和氣的美德,客套地說:「不錯。」同行的德國朋友 Tim 則面有難色地說:「我是不會說『棒透了!』或許我會說『這就是一個漢堡。』」天差地別的評論讓我噗哧一聲笑了出來,真沒想過處處是驚奇的印度,連讚美都能成為文化衝擊。
「棒透了!」「完美!」「了不起!」來到印度一開始總是被讚美得不知所措,只得連連用台灣人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沒有啦!」試圖釋放那股不自在,然而我們「否認讚美」的「怪異行徑」,也讓印度人滿頭疑惑。
有一回,我介紹一位台灣知名大廠的高階經理人G給我製作人的老公認識,就在我如實介紹G的公司在全球數一數二,印度市場也已攻下一片天時,G一如台灣人的客氣與禮貌,連連揮手說:「沒有!沒有!我們公司在印度的市占率只有百分之七十而已。」我微笑地看著G,欣賞著他的謙虛與內斂。
就台灣人的觀點來說,G的反應展現了一定的「高度」,彎下腰來可是一門藝術,那是真正厲害的人才能達到的層次。但我製作人的老公站在一旁卻一臉疑惑,不斷用眼神向我求助,嘴裡喃喃重複:「百分之七十?」彷彿是在確認著自己是否把百分之十七誤聽成了百分之七十,不然怎麼會說「只有」呢?而且明明就是世界知名大廠,G怎麼會說「沒有」?真是好奇怪!
也因為印度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讚美,大多數的人早就習慣受到誇獎。某次我的攝影師終於忍不住,拿著攝影機要我看看他拍的畫面,「妳不覺得我拍得很棒嗎?為什麼妳都不誇獎我?」我這才發現我的惜字如金造成他多大的挫敗感。
「這到底有什麼好誇的啊?」在台灣,往往只有表現超越標準與預期的人,才能夠跨過「值得讚美」的那條線,而我們的讚美往往也是溫煦而柔軟的。輕輕的一個拍肩,低聲的一句「很好」或「不錯」,就足以讓人心頭熱流一陣;至於那種戲劇性的「哇!真是完美!」則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矯情。於是,我們認為印度人過度讚美,印度人則覺得我們吝於誇獎,甚至太過冷淡。
攝影師認真地來「求讚美」,讓我只得硬著頭皮解釋,這是台灣和印度的文化差異,「如果我沒有多說什麼,就代表你拍得可以;如果我說你拍得『好』,那就代表你拍得非常好!」我認真地告訴他,兩方在讚美上的頻率、用詞與時機差異,「我會試著學習你們的方式,多說一些讚美的話,但我希望我沒有說的時候,你不要誤以為我不喜歡你的成果。」
一聽到我承諾未來會多多誇獎他,攝影師立刻笑得開懷,我懷疑他根本不想理解我所說的文化差異,反正只要記得誇獎他就行了!沒有讚美的生活,對印度人來說可過不下去;吝於誇獎還會被質疑「只有這麼好嗎?應該是更好吧!」非得要出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才肯罷休。
「妳覺得新來的司機怎麼樣?」製作人 Sapna 詢問我的意見,考慮要將新司機留下,還是另覓人選。由於開車技巧沒有太大問題,我便回答:「他可以啊(Okay)。」Sapna 一臉驚訝,「只是可以嗎?」彷彿我自認已是同意司機繼續工作、表達認可的話語,在她眼裡反倒成了不夠滿意的貶義詞。「他超棒的!他經過凹凸不平的路面都不會讓車子飛起來耶!」
我心裡一陣疑惑,開車穩定不是一個司機本該具備的能力嗎?又沒有什麼特殊表現,有需要誇成這樣?沒想到 Sapna 再補了一句:「我女兒還說,他開車開得太好了,以後要嫁給他!」
我想,Sapna 的女兒果然是印度人家的孩子,不吝惜誇獎的美德又更上一層樓,得向她拜師學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