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經時事
促進觀光還是政治盤算?印度分別蓋出「世界最高雕像」、「世界更高雕像」
地球圖輯隊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地球圖輯隊,原文發表於2018年9月15日
在今年10月底,全世界最高雕像將在印度西部落成——但在不久後,它將被另一座在印度落成的「全世界最高雕像」取代,成為世界第二高的雕像。
本月初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印度政府宣布他們將在今年10月31日替印度獨立領袖帕特爾(Sardar Vallabhbhai Patel)的雕像揭幕,屆時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將到場主持開幕典禮。
這尊斥資政府299億盧比(折台幣約129億元)的雕像的名字為「團結雕像」(Statue of Unity)、在落成後將有182公尺高,它會如此引起注目,自然是因為「團結雕像」將取代位於中國、有128公尺高(不含基座高度)的世界第一高雕像「中原大佛」。
然而,「團結雕像」的最高紀錄大概沒辦法維持太久,因為根據孟買政府最新的計畫,在2021年,「團結雕像」就會被已在建置當中、高度212公尺的17世紀國王賈特拉帕蒂·希瓦吉(Chhatrapati Shivaji)的雕像給取代。
對於印度這一波「世界最高雕像」、「世界更高雕像」大比拼,政治分析師相信,這很大一部份是出於政治目的的考量,特別是印度將在明年年初將舉辦國會大選。
先說「團結雕像」帕特爾,帕特爾是印度獨立運動重要的領袖之一,在印度於1947年獨立後,帕特爾成為印度第一任副總理,他在就任期間透過軟硬兼施的手段,成功說服約550個土邦(Princely state,土著王公領地)成為印度的一部份,讓他擁有「印度鐵男子」的稱號,帕特爾在1950年過世。
在2013年的競選活動上,莫迪便稱「每一個印度人,都對帕特爾沒有成為印度第一任總理感到遺憾」。他也曾稱如果帕特爾是印度總理的話,那麼印度就能全然接收至今仍有爭議的喀什米爾(Kashmir)地區——雖然根據《衛報》引述史學家的說法,莫迪的說詞並不正確。
現在談起「團結雕像」,印度總理莫迪提到他希望這座雕像可以向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一樣,吸引「成群的」觀光客造訪。但有些分析家相信,莫迪是想透過拉抬帕特爾來淡化印度第一名總理、同樣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重要領袖的尼赫魯(Pandit Jawaharlal Nehru)。
會這樣說,是因為尼赫魯在執政時對宗教採取世俗主義的方針,但是這與印度總理莫迪這幾年助長社會中的印度教國族主義與印度教徒特性(Hindutva)價值相違背。
「莫迪正在大量使用帕特爾的名聲來幫助自己的選情,」新德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的階級政治教授沙汗(Ghanshyam Shah)說:「⋯⋯我現在擔心的是,有多少選民會因此買單。」
根據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的整理,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創辦人薩瓦卡爾(V. D. Savarkar)在1923年撰寫《印度教徒特性》一書時,提到印度教國家(Hindu Rashtra)的概念,並解釋所謂印度教徒具有兩大特性——一是以印度為祖國,第二則是要信奉源於印度教的宗教;除此之外,身為印度教徒必須在宗教、文化、歷史以及語言等各方面具有共同性。
台灣教育部選派華語教師至印度釋出新缺額,北方邦喜夫南達大學 (Shiv Nadar Universi…
by 就是要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