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文
孕育印度文明的河流竟然是它!消失的薩拉斯瓦蒂河
Yao讀好書 /
文/弗朗索瓦·高堤耶
譯/林琬淳
在讀世界史的時候,關於印度文明的起源,我們總會看見恆河、印度河的身影。然而你知道嗎?在印度古老的文本中,卻有一條被歌頌多次,至今卻遍尋不著的河流。這條名為「薩拉斯瓦蒂河」的河流,究竟是真有其事,還只是個以訛傳訛的傳說呢?《被誤解的印度大歷史》作者藉著現今考古發現和科學衛星影像技術等研究報告,對於這條河流的真偽,提出了確切的答案。以下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自千年以來,主要河流從喜馬拉雅山脈流下,流往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和拉賈斯坦邦。位在印度次大陸的這幾個邦,因河流流過而綠意盎然、土壤肥沃;但現在,這些邦裡絕大部分都成了沙漠地帶,如拉賈斯坦邦。所有的偉大文明都在主要河流兩岸發展繁盛,因為河流可以調節氣候、灌溉田地,還能當作運輸航道,並且帶來飲用水源。
在吠陀本集四卷(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闥婆吠陀、《往世書》和《摩訶婆羅多》)等印度古老文本中,經常提到一條名為「薩拉斯瓦蒂」的河流;這條曾被提及千百次的河流,似乎就屬於本章開頭敘述的那類型河流。
印度教徒把河流當作女神崇敬,而薩拉斯瓦蒂河就是象徵工作完成及圓滿的女神。
《梨俱吠陀》中以敬重的語氣提到薩拉斯瓦蒂河五十多次,並以「極優秀的母親、極優秀的河流、極優秀的女神」形容薩拉斯瓦蒂河。在《梨俱吠陀》著名的讚歌〈河流頌歌〉中,同時提到了恆河、亞穆納河、薩拉斯瓦蒂河、薩特萊傑河;從中可以得知,薩拉斯瓦蒂河的地理位置在亞穆納河和薩特萊傑河之間。
在讚歌中也說明了薩拉斯瓦蒂河的起源,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薩拉斯瓦蒂河是極為純潔的河,充滿動力,自山間流向海洋,而且不吝於將河流廣大的資源帶給眾人。」另一首讚歌也詠唱薩拉斯瓦蒂河的力量:「此河中的浪強勁壯烈,分裂山峰如摘折蓮花般易如反掌……」
長久以來,薩拉斯瓦蒂河一直被視為傳說。雖然從西元一八七二年起,就有 C. F. Oldham 與 R. D. Oldham 對薩拉斯瓦蒂河及其支流可能流經的地區展開詳細研究,他們證實找到了薩拉斯瓦蒂河的水道位置。兩人所下的結論是:「薩特萊傑河和亞穆納河曾經供給薩拉斯瓦蒂河水源,薩拉斯瓦蒂河先向西遷流,之後又往東,接著就消失了。」
直到西元一九四○年,奧萊爾·斯坦因在古時的巴哈瓦爾布爾土邦境內發現了乾涸的薩拉斯瓦蒂河部分水道,它在當地被稱為「哈卡拉河」,河的兩岸共有九十多個遺址。
著名的德國地理學家赫伯爾特·威廉密在一九六九年研究相關地區之後,得出以下結論:在地形產生變化之後,亞穆納河改變了水道方向,薩拉斯瓦蒂河因失去水源而乾涸。
時至今日,研究人員結合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科學衛星影像技術,重建了薩拉斯瓦蒂河的誕生與消逝;結果顯示,薩拉斯瓦蒂河比印度河更寬、更深,印度河卻在現代歷史書裡占了主要篇幅。
薩拉斯瓦蒂河發源於本德爾本傑山,此山位於現今的加瓦爾專區,是境內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大高峰;薩拉斯瓦蒂河向下流經阿迪巴鐸、巴哈瓦爾布爾土邦、巴爾夏布洪,一路流進平原後轉往西,流過現今的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邦與古吉拉特邦,最後從古海口「大卡吉鹽沼地」流入阿拉伯海。薩拉斯瓦蒂河似乎因西瓦利克山麓丘陵板塊移動,在西元前五○○○年開始枯竭。
事實上,西瓦利克山脈整體自巴基斯坦的博德瓦爾高原延伸,直到印度阿薩姆邦內,並從更新世(約一百七十萬年前)就開始移動;可能就是在它的移動過程中使薩拉斯瓦蒂河與供養水源的冰川分離,因此薩拉斯瓦蒂河僅仰賴季風雨水供應水源,最後逐漸乾涸,至西元前三○○○年完全消失。
衛星圖像則顯示出目前克格爾河的河道,與昔日薩拉斯瓦蒂河的河床大致重疊。以碳、氧同位素檢測克格爾河中的沙粒,結果皆顯示此區在更新世中期時受到溫帶氣候影響,曾有大量水源,甚至經常性氾濫。
因此,薩拉斯瓦蒂河與印度河是吠陀文化時期最重要的兩條大河,而幾條現今仍存留的支流雖然已經偏離原本的河道,還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印度河支流、亞穆納河、格傑赫姆河、奇納布河、薩特萊傑河及克格爾河。
近期在印度與巴基斯坦境內的探察中,於印度河與薩拉斯瓦蒂河流域鑑別出超過兩千處屬於哈拉帕文明的遺址;而在薩拉斯瓦蒂河流域所鑑定出的遺址數目,遠比印度河流域要高出七倍左右,因此令人不禁猜測:薩拉斯瓦蒂河流域對哈拉帕文明的形成,有著較多且重要的貢獻。
薩拉斯瓦蒂河流域的總面積約為兩百五十萬平方公里,一路向北方的羅巴爾行政區延伸,南至哥達瓦里河畔的丹納貝德,東往欣登河畔、近德里的阿蘭吉布爾,西至近阿拉伯海的蘇特克根多爾和迷利卡拉特兩處考古遺址。
透過遙測與地質同位素等科學方法研究,再加上開挖發掘,能更精確地重建薩拉斯瓦蒂河的歷史。印度衛星 IRS-1C 結合了歐洲遙感衛星的雷達影像,所拍攝的照片可鑑別出,在拉賈斯坦邦的塔爾沙漠中可見薩拉斯瓦蒂河現今仍存留於地底的部分。另一項衛星研究也證實了在印度河與薩拉斯瓦蒂河之間,曾經有過一條天然的水渠,由此確認了這兩條河流當時相依互存的情況。
如今,拉賈斯坦邦的比卡內爾、岡格阿納加爾和賈沙梅爾等地為乾燥地區,地質學研究人員為了找出可飲用的水源,發現了幾處地下河區域,這些伏流與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融水毫無關聯,反而是延續了薩拉斯瓦蒂河殘餘的部分。
位於焦特布爾的中部乾旱地帶研究所中,有三位科學家組成團隊,並藉助陸地衛星影像圖廣泛研究此區。他們在研究報告中做出結論:「我們認為薩拉斯瓦蒂河造成了沙漠最西端的沉積,而這部分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和幾世紀以來滲入地層的沉積,皆與薩拉斯瓦蒂河相同。」
為了證實這個說法,中央地下水委員會在乾涸的河床上鑿了二十四口井,結果發現其中二十三口井產出可飲用水。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一日,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在波卡蘭進行核試驗後由印度私下進行,而後被歐洲與美國判罪,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以評估當地與周邊地區的水質;測試結果證實此區的水可以飲用。
來自喜馬拉雅冰川的水源歷史悠久,可回溯至西元前八千到一萬四千年前,儘管北部少雨,之後仍逐漸由北方的含水層持續供應水源。這個推論鞏固了薩拉斯瓦蒂河曾經存在的事實,因此今日稱之為「消失的薩拉斯瓦蒂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