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印度當地特色商品嗎?看看我們的印度好物購!
了解更多

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的台灣華語文中心和文藻外語大學,在三月底共同成立了台灣與印度的第一個遠距華語教學計畫,第一期將招收11名從未學過華語的學生,在文藻外語大學的平台上,學習聽、說中文並辨識正體字。

這個好消息搭配上另一條台灣與越南教育部簽訂台越教育合作協定的新聞,引起了我的興趣。特別是國民黨立委陳學聖用「戰略高度」這四個字,要求政府嚴肅看待與印度和越南的語言教育合作,是非常具有國際外交的遠程眼光。

陳學聖在立法院質詢時講得非常直白,他說台灣當局應該把越南和印度放在心裡,因為這兩個國家都與中國關係不好。我認同他前半段,後半段則不置可否,或許用「關係不好」來形容印越兩國與中國的關係有點太二分法,某種程度上也把國際關係裡的複雜性和彈性拔除了,「微妙」或「敏感」可能更適合形容印越兩國和中國的拉扯。

就簡單的直觀看來,台灣和中國有主權爭議,印度和中國有邊界問題,越南和中國則是為了南海而關係緊張,既然三方在類似議題上都與中國存有歧見,那麼秉持著同病相憐、同仇敵愾的心情,當然是要合作的。近年來越南和印度就有這樣的互動趨勢,兩國一起在南海開發油氣田,印度也提供越南借貸,藉此出口巡邏船給越南保護海上安全。

除此之外,和中國有釣魚台爭議的日本,也開始跟印度連成一氣,不斷加強海上合作與海空航行自由權;一直要重返亞太再平衡中國的美國,更是不斷對印度拋媚眼。

跟推廣中文無關:去印度教中文其實是台灣難得的外交和戰略機會
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與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照片來源/Reuters/達志影像

雖然這些合作全部都被媒體形容為是要與中國抗衡,但印度全部都用一句話打趴這些說法:「印度堅持外交的獨立自主權,一切都以印度自身的國家利益為優先,與任何對方國家的往來都是雙邊關係,不影響與第三國的關係。」當然這是外交用語,任何國際外交上的往來,在區域局勢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但印度的說法也沒有錯,無論是和越南、日本或是美國的合作,確實是基於印度自身在能源、軍武出口、海上安全以及經貿的利益出發。

我想之前一位印度退役的海軍將領跟我說的一句話,非常適合作為解釋。印度海軍這幾年來,無論是從國外進口或是自主研發的武器裝備,都開始逐漸有成果,特別是從俄羅斯購入的航空母艦還有租來的核潛艇,全部都成了印度媒體口中「對付中國」還有捍衛印度洋主導權的威懾力量。

「印度沒有一項計畫是針對單一國家的,我們沒有那個錢也沒有那個能力,耗費這麼多人力和金錢去針對一個國家,印度所打造的國防實力,是用來應對所有可能威脅;當誰成為威脅,就會是我們用上這份實力的對象。」台灣也應該要從這樣的高度去看自己的外交與國防戰略,不是什麼都是為了中國;但當中國成為威脅時,台灣也確實會善用自己所打造出來的「實力」應對這股威脅。

台灣能打造出什麼樣的實力呢?回到華語文教學,這是台灣非常重要的一股軟實力,特別是在台灣面臨各種外交與戰略困境時,這樣的文化力量就成為突破重圍的一個重要途徑。好吧,或許有人會說:華語文教學?噢,天啊!教他們中文然後讓他們投奔中國,和中國變友好嗎?讓他們學會中文開始跟中國人說「你好」,接著他們賺大錢台灣被丟在一邊嗎?

也不過就是會說中文而已,還能有什麼額外的發展,還用到戰略高度這麼重的字?Come on! 賣鬧!

那我們就來說一下印度人為什麼想要學中文吧。當然現在中國崛起,全球掀起中文熱,學會中文就像打開了另一個世界,闖進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一樣,以前人人學英文,現在則是人人瘋中文,印度這樣一個以商業聞名的國度,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除此之外,印度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學中文族群:陸軍。

跟推廣中文無關:去印度教中文其實是台灣難得的外交和戰略機會
印度與中國邊界緊鄰。圖片來源/Reuters/達志影像

印度陸軍為什麼要學中文呢?因為中國。如果大家上網去查中印在邊界對峙的照片,通常都可以看見一個警示牌上面寫著歪歪扭扭的中文字,這是印度陸軍在國防安全上的學中文需求,他們必須要了解中國解放軍、與中國解放軍溝通。當然還有一些特殊部隊也要學中文,以其他方式「認識」解放軍。

像這樣特殊的學中文需求,印度人可能找中國協助嗎?如果不能,那誰是最佳選擇?台灣。

台灣在國際上很少有成為「最佳解」的機會,但中文教學卻成為我們獨一無二的優勢。之前印度陸軍就曾經在金德爾全球大學開班上過短期訓練,印度陸軍總司令也曾與台灣洽談針對陸軍授課的相關合作,更曾經公開表達,印度邊界的特殊部隊學習中文的必要性,但最後台印這方面的合作卻不了了之。

當然這裡面有各種可能遭遇的問題,官僚體系、互惠條件還有各種細節等等,但如果這對台灣的戰略和外交發展至關重要,這些問題就應該被解決,而不是被擱置。

目前台灣和印度的華語文教學合作,主要是以大學為主,目前共有金德爾全球大學、亞米提大學(Amity University)、伊斯蘭大學(Jamia Milia Islamia University)、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IIT-Madras)、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等五所大學設有台灣華語教學中心。

這幾所大學都是印度頂尖的大學,尼赫魯大學就像是台灣的政治大學,是文組學生的首選,國際關係研究最為著名;伊斯蘭大學則以傳播、新聞科系著稱;印度理工學院則是產出工程師與資訊業人才的翹楚;亞米提大學則是全印度最大的私立大學,聚集了各路富家子弟,以商業最為有名。

跟推廣中文無關:去印度教中文其實是台灣難得的外交和戰略機會
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照片來源/Reuters/達志影像

為什麼我要特別提到這些學校最著名的科系以及未來人才的發展方向呢?如果這些印度頂尖的人才,國際政治、商業、傳播與資訊產業等等,都在學習台灣的華語、接觸台灣的老師,透過這些了解台灣的文化,甚至是台灣的政治局勢和經濟發展,那麼這些人才以後的拓展就有各種可能性,這就是台灣這股軟實力的延伸。

一位在亞米提大學教書的潘老師就告訴我,有一次在試卷上出了一個簡單造句,「…是…」,這個考古題許多學生的答案都寫上「我是印度人。」但有個學生寫了「潘老師是台灣人。」這或許看起來是件小事,實則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如果台灣能以有效且妥善的戰略發展華語教學,對台灣在國際外交、產業發展、觀光旅遊、媒體曝光甚至是區域局勢,都是重要的力量。但軟實力需要時間培養,需要長遠的眼光去布置和鋪排。光就印度這塊,需求如此龐大,但卻發生印度想要老師,台灣回應緩慢的情況,不受重視。

台灣目前派到印度的華語教師,是由台灣負責薪水,而印度承擔宿舍與當地的協助。或許有人會說,簡直就是台灣出錢出力教印度人華語,我們一直付出又能得到什麼?可能還只是被利用罷了。

在現今的國際關係中,「利用」早已非常過時,「利益重疊性」以及「利益交換」反而是更適當的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提到,陳學聖委員說因為印度與越南和中國關係不好,所以台灣應該加緊合作,有點太簡化了各國與中國的關係。而現在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被「利用」來針對並對抗另一個國家,特別是中國,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就連美國即使希望壓制中國,都還是得在各方面與中國加強合作,接著在其他方面尋找合作來「平衡」亞太局勢。

「國家利益」是各種國際外交場合會聽見的關鍵字。就以華語文教學來說,印度需要學習中文,而台灣需要推廣中文,印度陸軍學習中文有助於中印邊界的管理,台灣則需要各種軟實力維持與中國的動態平衡,更需要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在各種國際場合幫台灣發聲,甚至在關鍵時刻站在台灣這邊,無論是利益的重疊性或利益的交換性都成立。

跟推廣中文無關:去印度教中文其實是台灣難得的外交和戰略機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前總理辛格。照片來源/AP/達志影像

再說到「平衡」,這個辭彙也是現在國際交往時很重要的一個詞,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只依靠另一個國家,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家利益和另一個國家完全相同,絕對是有重疊有衝突,所以擁有更多的選擇與彈性空間,變成最重要的談判籌碼與平衡關鍵。

台灣目前最重要的兩個關係就是美國和中國,這也是現在全世界各國最重要的兩個關係。但是,與中美兩國的關係卻無法讓台灣平衡,特別是台灣一向仰賴美國作為抗衡中國的力量,但美國也有自己對中國的國家利益要保護;這時候如果台灣能有其他的合作夥伴,就能增加整體局勢的彈性與選擇,而印度和越南就是這樣的可能夥伴。

陳學聖說,印越兩國抓好,台灣會有更好的朋友,我覺得這非常有道理。印度是南亞大國,周圍區域都有其影響力;越南則是東南亞的重要國家之一,和菲律賓在南海議題上對中國的抗議態度最直接。如果台灣在語言文化的推廣,能夠建立軟性的友誼與連結,這些國家都有可能成為台灣在各項事務發聲的協助力量。

當然,就像我前面所說,每個國家都不可能和另一個國家的利益完全疊合,但如何找到合適的方向,創造雙邊共贏的局勢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敵人可以是我的朋友,但我跟你的敵人當朋友,不代表我和他一樣把你當敵人。說起來非常拗口,但簡單說起來就是外交上沒有所謂的絕對,也沒有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又或朋友的敵人就是敵人這件事情。

外交有極高的彈性運用空間,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之後,印度之所以受到很多的關注,並不只是因為莫迪即將要帶動印度的經濟成長,而在於莫迪八面玲瓏的外交政策,變得很「聰明」,又或說難聽一點,變得很「狡猾」。

印度在這樣的外交自主以及不結盟政策下,所創造的彈性與選擇空間,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大國都是朋友;東南亞、非洲還有歐洲國家也全都可以合作,但也在這樣的基礎下,相互拉扯平衡。

台灣的華語文教學,可以說是台灣在戰略以及外交上不可錯失的機會,需要仔細的長遠規劃,應該要受到高度的重視,而不是把它單純的看作語言的推廣,應該被看見的,是這股華語熱所能夠帶來的其他可能性。但台灣是否能夠把握發展的契機,甚至推升這樣的可能性,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支持我們

優質的內容,需要您的支持與鼓勵

您可以在我們的「印度好物購」消費,讓這個網站有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

馬上來看看
推薦閱讀
印度形象,伊斯蘭風格:德里的第一座清真寺 Quwwat-ul-Islam Mosque

十二世紀末,來自阿富汗的穆斯林軍隊入侵北印度,而所有史料都呈現他們對自己所見所聞…

by Yao讀好書

印度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佛教藝術:誰在看?(下)

現在,很多宗教藝術作品都只擺在美術館這種安全無虞的地方供人觀賞,包括英國國家藝廊…

by Yao讀好書

印度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佛教藝術:誰在看?(上)

我們是在什麼脈絡下觀看這些事物,以及誰在觀看,這兩點依然十分重要。有一樣東西能將…

by Yao讀好書

印度好物購
更多內容
[wcepe_products recent=true number=5 hide='button' column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