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印度當地特色商品嗎?看看我們的印度好物購!
了解更多

一封又一封的郵件不斷灌入我的電子郵箱,它們皆來自於我的鄰居……

「社區裡的意外事件與一些想法」、「優良水電工與司機推薦」、「召集組成自行車小組」、「重新思考社區安全計畫」、「排燈節慶祝討論會議」……一封又一封的郵件不斷灌入我的電子郵箱,它們皆來自於我的鄰居。

身為記者,我的手機裡最多的,是印度外交部傳給我的簡訊,但郵箱裡的信件,卻絕大多數來自我所居住的社區。每一天,我都會收到鄰居的信,有一些正經八百地針對社區經營提出解決方案,密密麻麻條列各種可能性;有些則是表示贊同,如「我同意!(Agree!)」、「和你站在同一邊(Stand by you!)」甚至有的只是「+1」;還有一些則是細枝末節的瑣事,小到讓我忍不住在螢幕前大笑,覺得真的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切嗎?像是「我的小孩在社區被球丟到」或「我今天去的遊樂園沒開」等等,無論大小事,全部的人都很認真參與討論,還會用到「緊急(Urgent)」、「立即採取行動(Take immediate action)」、「忍無可忍(Intolerable)」之類的強烈字詞,投入的程度讓我不禁莞爾,特別是對我這樣一個從在台灣一直到印度,都與鄰居非常生疏的人來說,常常會問「有必要這麼認真嗎」?

說實話,一開始我把這些郵件當成笑話,偶爾工作壓力大就點進一、兩封,看他們針鋒相對、撕破臉的大吵架,或把一件小事弄得很複雜,就可以把我逗得很樂,完全達到紓壓效果。但,慢慢地我才發現,這其實是印度人非常厲害的資訊共享能力,讓他們的人脈網絡無限擴張。

事事皆發信,灌爆你信箱的印度人
照片來源/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om United States, via Wikimedia Commons

人脈大擴張

之前曾讀到一篇文章,討論為什麼海外的印度人社群如此強大,無論是經商、創業還是就業,印度人總有一套強大的連結網絡,相互幫助拉拔、介紹與聚集,最著名的莫過於在美國矽谷攻占三分之一人口的印度高科技人才,再往上看,還有遍布全球各大跨國公司的印度CEO。除了殖民時期所帶來的英文能力,印度人的多重文化、資訊分享、熱愛討論以及團體生活的特性,也都是不容忽視的根本原因,這從我社區裡的團體郵件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仔細地觀察了社區裡的各種來信,雖然每天數十封的郵件非常煩人,但裡面也參雜了各種重要社區訊息、資訊分享。相較於我的置身事外,我的印度鄰居們參與程度都非常高,顯然對他們來說,分享訊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無論贊同觀點或持反對意見,所有人都很直接地說出自己的看法,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經常吵得不可開交,一來一往郵件暴增的原因。可是,無論吵到惡言相向,連「愚蠢」、「沒水準」、「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等尖銳的詞都用上了,也不會影響最後的結局——那是所有人在發表完各自意見後,必須要討論、整理並且取得共識,最終用多數決的方式找出的解決方案。

事事皆發信,灌爆你信箱的印度人
在美國的印度人慶祝排燈節(Diwali)。照片來源/Percy G. Jones

我在想,在台灣人的觀念裡,經常會有「不要給別人難看」、「不好意思講」或甚至是「算了」的心態,但其實背後又忍不住抱怨或碎嘴,最後反而有更多誤會,甚至真的撕破臉;反觀印度人的態度雖不同,每個人都為自己發聲、彼此相互辯論吵架,但總有辦法在一陣混亂中溝通、協調,並且真正解決問題。這或許是印度人能夠擔任跨國CEO的背後原因之一。

電腦的提示音又響起了,一點開來,果然又是社區裡的群組信。

支持我們

優質的內容,需要您的支持與鼓勵

您可以在我們的「印度好物購」消費,讓這個網站有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

馬上來看看
推薦閱讀
印度形象,伊斯蘭風格:德里的第一座清真寺 Quwwat-ul-Islam Mosque

十二世紀末,來自阿富汗的穆斯林軍隊入侵北印度,而所有史料都呈現他們對自己所見所聞…

by Yao讀好書

印度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佛教藝術:誰在看?(下)

現在,很多宗教藝術作品都只擺在美術館這種安全無虞的地方供人觀賞,包括英國國家藝廊…

by Yao讀好書

印度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佛教藝術:誰在看?(上)

我們是在什麼脈絡下觀看這些事物,以及誰在觀看,這兩點依然十分重要。有一樣東西能將…

by Yao讀好書

印度好物購
更多內容
[wcepe_products recent=true number=5 hide='button' column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