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經時事
別錯失機會!學中文,印度比較想要台灣人教
印度尤 /
前兩天在工作室裡做後製,剪接師突然說他有個朋友很想見我,是一個曾經在中國念了五年的醫學系,並在醫院實習一年的印度學生,現在回到印度準備考照執業。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我溝通,我們說著他在中國的文化衝擊,也交換著我在印度的酸甜苦辣。除了部分難以避免的發音困難和腔調之外,他可以毫無障礙的與我溝通,他跟我說有越來越多的印度學生到中國求學,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搶學中文」。
隨著中國的崛起,全世界都在流行中文,與中國亦敵亦友的鄰國印度自然也不惶多讓。中國的孔子學院在7月18日於孟買大學揭幕了,這是中國在印度的第一所華語教育中心。而中國孔子學院的出現,除了代表中國終於突破與印度的冰冷關係之外,也代表台灣錯失了一項獨特的優勢。
台灣從2011年開始推動在印度的華語教學,計劃在印度多所大學設立台灣教育中心。目前已經有7位台灣的華語教師在印度,甚至計劃在五到十年內遴選一萬名台籍教師,到印度的高中推廣中文教育,但距離目標落差仍大的情況下,台灣教育部卻突然政策急轉彎,在今年大砍補助預算。
這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和印度有著非常敏感的邊界問題,從1962年的中印戰爭至今遲遲沒有解決。因此就算中印近年來在諸多方面有緊密的合作,雙邊的貿易額也預計在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兩國對彼此仍存在強烈的不信任。這也造成兩國人民往來的限制,簽證申請格外嚴格,中國許多深入印度的投資也往往被放大檢視,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中文教學。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一樣擁有中文能力與中華文化的台灣人,佔了先天的優勢,卻很可惜的沒有好好把握時機。
我經常訪問印度的學者,在大學任教的他們,一發現我是從台灣來的,就會提起華語文教育,並且問我會不會做相關報導。他們希望台灣可以多送一點老師過來,因為印度有非常龐大的需求。
一位曾經擔任過印度駐中國大使的院長跟我說,他只想要台灣的老師,因為他幾十年前學中文的時候,他的老師就是台灣人。正體字有濃厚的文化淵源與故事,他認為學台灣的中文要比簡體字來的扎實而有意思。也因為過去他的老師是台灣人,他希望學生們也能夠有相同的機會學習台灣的中文。
一個數十年前跟台灣人學習中文的外交官,至今依然念念不忘台灣,並且積極推廣台灣的文化與教育,這不是我們經常在喊的「軟實力」嗎?
台灣確實有自己的外交困境,也因為在中國的壓力下得再夾縫中求生存,但是當我們好不容易發現夾縫的時候,卻不願意探出頭,於是夾縫又被無情的填上了。
不是說中國的孔子學院來了,台灣的華語文教育在印度的推廣就沒有機會,但是相對而言,我們錯失了搶佔整塊市場大餅的機會,得與中國一起競爭。而中國挾帶龐大資源,政策推廣又快又猛效率極高,台灣卻選擇在機會頻頻招手之際決定收手。
台灣失去的,不只是龐大的華語文教育市場,更失去了在印度向下扎根、藉由文化軟實力深層影響台印關係的契機。
我們自己把邁向世界的大門走窄了。
8月1號,台灣在印度新德里的國立伊斯蘭大學,新設了台灣教育計劃的華文中心,這是台灣在印度的第三所華文教育中心,派了一位華文老師過來。不知道是否因為中國的孔子學院給台灣教育部壓力了。
伊斯蘭大學的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就是上面我所提到的那位前印度駐中國的大使。另外新德里還有知名的尼赫魯大學,以及德里大學,裡頭的教授也不斷的邀請台灣進駐。我私心的期望,在中國的孔子學院出現後,可以督促台灣教育部快馬加鞭。事實上,這並不只是教育部的責任,外交部更是責無旁貸。台灣,加油!
台灣教育部選派華語教師至印度釋出新缺額,北方邦喜夫南達大學 (Shiv Nadar Universi…
by 就是要印度